
- 認識C型肝炎
C型肝炎(HCV)是由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體液傳染性疾病,主要影響肝臟。
過去在臺灣,基因工程的凝血因子製劑尚未納入健保之前,因為其醫療費用龐大,因此血友病患多採輸注新鮮冷凍血漿的方式來補充凝血因子,然而因為輸血造成的肝炎約有69%為C型肝炎。
慢性C型肝炎一般沒有症狀,但許多年後可能會變成肝病,不但造成肝硬化,甚至導致肝功能衰竭、肝細胞癌。
- C型肝炎的篩檢
C型肝炎需透過抽血檢驗才能確知是否感染
C型肝炎抗體(Anti-HCV) | 若C型肝炎抗體呈現陽性時,表示已經感染C型肝炎。 |
C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(HCV RNA) | 檢驗結果若呈現陽性,表示身體正在感染C型肝炎。治療後檢驗結果呈現陰性,則表示治療成功。 |
肝功能指數(GPT GOT) | GPT、GOT指數上升時表示肝細胞已被破壞或壞死。不過GPT、GOT並不能作為肝功能好壞的唯一指標,因為即使是已經罹患肝硬化或是肝癌,這些檢查還是可能正常。 |
- C型肝炎的治療
過去C型肝炎的治療以干擾素為主,近年來被研發出的C型肝炎新藥,因健保局的經費有限,只能優先給付給肝纖維化相對嚴重的病人。
今年起,由於經費到位,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再有條件限制,只要病人經診斷確認為C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,皆可用藥治療。C肝全口服藥新藥兼具以下3個優點『治癒率極高(>98%),療程短(8-12週),副作用又小』,因此目前病友間詢問度相當高,目前本院也有一些病友已經服用完整個療程且治癒了,期望未來能達到血友病患根除C肝的目標。
Leave a reply